一年年刷新的“双11”消费速度和额度,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消费内需的强劲势头。10年间,电商消费的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同向而行,呈现出消费不断升级的态势。
当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中国企业迎来了从大到强的新机遇。中国的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和商业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创造价值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成为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的新目标。
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直面群众所需,关注民生领域,将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增进人民福祉提供有力保障,真正释放出改革的红利。
近段时间,关于外卖严重冲击方便面市场的新闻再次引起广泛讨论。因为方便面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方便面没能跟上消费者绿色、营养、健康的新需求。
日前,赌博评级: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新西兰被李克强总理点赞,引发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关注。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全球制造业发展也都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即制造企业以生产为主向提供高端服务为主的转型趋势。产业转型还需升级,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建设制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话音刚落,三大运营商立刻表态从今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并下调国际长途电话和国际漫游资费。有必要推动提速降费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激活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促进数字经济成长壮大。
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挑战、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双重压力。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制造“爬坡过坎”、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的唯一选择。
几家西方机构对《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误读,是将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与市场的决定作用对立起来。作为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政府参与,但也一直坚持且更加强调市场的决定作用。
国产手机品牌不断崛起的根本在创新,其中既有专利的积累、关键技术的创新,也有模式的更新、设计的创新。在“中国制造2025”从概念变为现实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赢得市场、通过品牌塑造巩固市场,必将成为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近期公布的前三季度我国主要数据符合预期,释放出向好信号,这表明,在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的持续发力下,新动能正在加速积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亮点纷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汇聚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当前一大市场投资热点。我国机器人产业已拥有较好的研发基础,近年来不仅国际市场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并且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专利保护。期待这个产业能走得更好更稳,能够像中国高铁等产业一样,打造成又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充分竞争才能给宽带服务提质增效带来更大空间。网速慢、资费高的原因之一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提升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消除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要解决这种不平衡,需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更加关注宽带服务设施的平衡性,缩小城乡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
两会团组讨论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不仅呼吁国企深化改革,而且积极为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献计献策,比如建议“国企分类推进改革”、“采取市场化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等等。
摩托罗拉能否重新获得消费者认同和市场份额,绝非一个国际化品牌的标签就可以事半功倍,根本上还要看联想能否让摩托罗拉重拾昔日的创新精神和变革魄力。最为重要的是,无论在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布局业务,拿出创新过硬的产品是终极要义。
借助政府网站推进政务公开,关键是不能有“粉饰”和“遮丑”的心理,要依法多公开社会关注、老百姓关切的信息,多公开有利于强化社会监督、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合规意识的信息,多增加实用性、服务性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