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2018年国际局势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二战后缔造的旧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面临整体式塌方之虞,而新的国际秩序则仍看不见眉目。
2016年迎来新一轮的美国大选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而中国经济下滑,谈论更多的是“美国强势回归”以及炒作新一波“中国崩溃论”。由于这种状况,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复杂难解,倒霉的是欧洲、中东乃至全世界,最终将殃及美国自身。
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华盛顿和纽约,一路走来,始终强调我们要坚持新型大国关系这个唯一正确的道路。可以说,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唯一正确的选择。坚持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就有希望。
美国高层虽然对此有积极呼应,但整体表现出“欲迎还拒”的矛盾心态。究其根本,在于自诩为世界领导的美国难以放下身段与作为后兴大国的中国共同思考未来。
在全球化、多极化的当今世界,中美之间要想形成类似冷战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单一厚重基础恐不现实,但针对不同问题形成多个合作支点则完全可能。
一旦美欧诸国渡过难关,完成新一轮体制性变革,辅以正在酝酿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则将真正冲击中国战略机遇期。如何冷观周边形势,将工作重心尽快转向国内体制机制完善和经济社会再造,赢得最终的综合国力竞争,是中国当前真正的考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相信,经历过大风大浪、迎接过无数变局的中国,完全能够在当前国际和周边乱局中创造出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以中国为敌的亚太政策终究会短命或夭折,这既是时代条件使然,也是中美之间的利益和利害关系所决定的。但愿深谙巧实力之道的美国当政者们多一些大智慧,少一些小聪明,不要弄巧成拙。
中国周边环境有恶化的一面,也蕴藏积极变化的因子。只要发挥主动、因势利导,完全有可能创造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美国经济的增长点何在?美国两党能否摈弃政争尽快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美国人民是否做好准备过一段“苦日子”以共克时艰?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必然成为2012年大选的中心话题。
美债上限危机刚得缓解,主权信用评级旋遭降级,纽约三大股市8日全线大跌,国际社会对美国国债信誉乃至经济复苏前景的不信任弥漫开来,第二轮国际金融危机风险骤然上升。奥巴马政府尚未来得及喘口气,便不得不继续迎难而上,全力应对拯救美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挑战”。
从美军以配角身份参战,到关键时刻急于从战事脱身,美国此次在利比亚军事行动中的“反常”之举,与其说是历史的进步,不如说是无奈之举。奥巴马摒弃单打独斗的强势作风,转而大玩“巧实力”,也是形势使然。
撤军首先是奥巴马的政治抉择。奥巴马以反对伊战著称,也因始终高举撤军大旗而最终当选总统。因此,选后迅速确定撤军日期和规模,成为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新起点。言必信,行必果,只能进,不能退,在中期选举前尤显重要,遂有作战部队如期撤出。由此可见奥巴马推进有别于布什的外交安全战略的意志和决心...
8月16日,韩美2010年度“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开始举行,这次军演是韩美近期系列军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参与此次军演的人数比以往增加了2倍。既要看到美国在黄海、南海展示的军事“硬实力”,也要看到强大经济纽带和文化联系中蕴含的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软实力”。
在美国看来,这些年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霸权明显下滑,日韩盟国的离心倾向加大,朝鲜走上拥核的不归路。美国尤其感到担心的是,中国发展势头强劲,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跃升,美国有可能被静悄悄挤出亚太。